一些碎碎念
今天上午在家门口参加了一场半程马拉松,目前除了腿酸外还没有什么异样,可能是运动量太大,现在快 23:00 还是没有困意,写一篇流水账打发打发时间…
为什么报名这场比赛?
断断续续跑了四个月,想体验体验跑马氛围
为什么选择马桥半马作为首次挑战?
- 无需抽签,报名就能参加
- 离住处近,驱车十来分钟到达
赛前是啥心情,有啥期待?
蛮期待的,毕竟没参加过。
赛前准备
报名流程与参赛包内容
在一个叫 润赛美佳 的微信小程序报名,以为交了钱就行,没想到还有些限制:
年龄 16 ~ 65 提交一年内完整的体检证明(需含 心电图、心肺、血压三项基础证明);或至少体检以下任意一项资质证明:
- 三年内半马完赛证明;
- 十公里及以上越野完赛证明;
- 相应健身教练/教员认证证书(例如 Cossfit-L1 / NSCA-CPT)
还好我每年都有体检,直接把去年的体检报告给传了上去,不大一会就收到短信通知报名成功
训练回顾
具体的训练计划几乎没有的,只是赛前半个月多跑了几次 5 ~ 10 公里的有氧。失策的是跑前 3 天歇息没出去跑,有氧能力是有所下降的。
穿搭
- 鞋子:没有特意准备额外的装备,鞋子就穿平时跑步穿的索康尼胜利20。原本是买了必迈的远征6.0 ,但穿出去跑了3公里,脚丫子被挤得疼得受不了,后面给退了。
- 衣裤:裤子是内道家的压缩裤,短袖是必迈的常规的短袖。
饮食与作息的调整
赛前没睡好,断断续续醒了几回,后面看了 Garmin 手表睡眠统计,发现赛前才睡了不到 4 小时。
比赛当天
出发前的流程(起床、交通、热身)
因为是早上八点开始起跑,时间还是很充裕的。六点起床洗漱、吃早饭,拎上头天晚上准备好的手提包就出发了。驱车前往花费不到 20 分钟,七点一刻到了会场。
比赛现场的氛围
人是真的多,没记错的话好像大概有 4500 人。其中有健康跑的,又有跑半程的。随便找了块空地,热身做起来。起跑的时候排在了很后面,龟速前进到起点时,距枪声起码过去了 2 ~ 3 分钟
赛道情况(路线、补给点、沿途风景)
这个赛事路线蛮多折返的,像是贪吃蛇。每 5 公里设有饮水点(佳得乐的功能饮料),从 7.5 公里开始,每 5 公里设有海绵(沾水的海绵,降温的);然后是 5 公里 、10 公里 、15 公里 、 17.5 公里设有补给站,除了 17.5 公里有香蕉和能量胶外,其余的几个站都是香蕉。
比赛过程中的身体感受与节奏控制
虽然比赛过程中又刮风、又下雨的,但身体并没有感到不适,这种天气个人感觉还是比较赞的,凉快!但赛后在Garmin App看了下这次平均心率达到了 189 BPM,吓死…看来菜还是得多跑,争取把心率降下来。下面是跑步过程中拍的照片。
中途遇到的问题与应对
很顺利,没有遇到什么问题。但好奇的是他们是怎么做到一边跑步一边吃香蕉的?我吃了一小块,差点被噎着
完赛的感受
冲线瞬间的心情
吼吼吼,最后 2 公里是真的漫长,看到完赛拱门的时候身体瞬间来劲,冲冲冲!
完赛数据
日期 | 标题 | 距离(Km) | 时间 | 平均配速 | 平均心率 | 平均步频 | 平均步长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025-04-12 | 半马 | 21.0975 | 02:25:11 | 6:52 / Km | 189 bpm | 175 spm | 0.82 m |
奖牌
过了完赛拱门后,很多志愿者在引导我们去领奖牌、完赛包,周边还有很多活动,但是排队的人很多,就没有去凑热闹…此时只想赶紧回家洗澡、躺平。
回去路上碰到了后半段我跟了一路的“230兔子”大哥,我们合影了。
完赛证书
复盘
做得不错的地方
- 心态稳住了。最重要的是心态,始终相信自己可以完赛。过程中虽然几次想停下来走走,但都咬牙坚持跑完了,算是突破了自己的一个心理门槛
- 节奏控制得还算合理。前半程没有一味冲太快,保持了一个相对舒适的配速,也为后半程保留了体力
还需改进的地方
- 赛前睡眠严重不足。看了佳明的睡眠数据,真正的深度睡眠才 2 小时 37 分,基本上属于“熬夜赶早班”的状态。建议下次比赛前两天就开始调整作息,提前准备,避免前一晚焦虑导致失眠。
- 拉伸准备不充分。原本打算跟着主办方的拉伸活动来热身,但现场人太多,完全看不清动作,只能自己随便拉了几下,还不到 5 分钟。这显然不够,建议以后提前找好空地,自己完成一套完整的热身和拉伸流程。
- 赛前吃饭节奏有问题。吃早餐的时间和比赛开始太接近,刚开始跑的时候有点顶胃,下次要提前 1.5 ~ 2 小时吃完,保持肠胃轻盈。
初跑者的建议
虽然我也是初跑者(手动狗头),但多少还是有一丢丢经验的,分享一下。
- 如果是第一次想跑半马,建议平时月跑量至少维持在 50 公里以上,长距离耐力需要日积月累。如果训练不够,后半段只能靠走,那跑步的乐趣会被打折
- 能量补给一定要有准备,能量胶、盐丸这些。我的做法是:赛前吃 1 袋盐丸,比赛中 8 公里 和 15 公里各吃了一包能量胶。补给不光是为了体力,更能防止抽筋和低血糖
- 装备提前调试好,包括鞋、手表、等,建议平时就穿戴着训练,比赛当天不做 “新尝试”
结语
这场比赛像是对自己身体和意志力的一次小考,虽然不完美,但确实跑下来了。最大的收获是对“完成一件事”的信心,以及更认识到日常积累的重要性。我开始期待下一场比赛,希望下次状态能更好一些,能跑出个更从容、轻松的节奏。把配速稳住、享受过程,享受氛围。菜就多练吧!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