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做的项目中有个叫“借贷项”词让我很难理解。在此之前我很少接触到,但能大致知道它是会计侧经常使用,具体怎么用还真是不理解!在网上搜罗了一番,算是略知一二,在此记录下来
借贷项
核心思想
一个动作,两个角度。这句话很重要,意思是借贷项要结合具体场景或者角度去理解,比如说我昨天买了一个 iphone 17,那么 “买了一个 iphone 17” 就是一个动作,两个角度就是:
- 钱的去向(我把这个东西变成了什么)
- 钱的来源(凭什么得到这个东西)
借和贷就是用来记录这两个不同角度的说法/标签
用一个开小卖铺的例子来理解
假设我在小区门口开了一家小卖铺,那么我平时需要做以下几个动作:
- 进货
- 销售
- 借钱
| # | 举例说明 | 1个动作 | 2个角度 | 会计侧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1 | 花100块买了5箱可乐 | 进货 | 【钱的去向】:5箱可乐【钱的来源】:存款 | 【借】:可乐(库存商品)← 东西进来了,记在“借”方【贷】:存款 ← 钱出去了,记在“贷”方 |
| 2 | 卖出1瓶可乐 | 销售 | 【钱的去向】: 我得到了 5元现金【钱的来源】: 我付出1瓶可乐(成本),同时,这笔买卖让我赚了钱(收入增加了) | 【借】:现金 ← 钱进来了,记在“借”方【贷】:主营业务收入 ← 你产生了销售额,收入这个“来源”增加了,记在“贷”方 |
| 3 | 借1万扩大经营 | 借钱 | 【钱的去向】: 得到 1万现金(资产增加) 【钱的来源】: 这钱是借来的,所以我欠了银行一笔债(负债增加) | 【借】:现金 ← 钱进来了,记在“借”方 【贷】:银行贷款 ← 你欠的钱(负债)这个“来源”增加了,记在“贷”方 |
终极心法
有借必有贷,借贷必相等。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,任何一笔交易都必须同时用“借”和“贷”来完整描述,而且两边的总金额必须相等,这样才能把账做平
所以,下次看到“借”和“贷”,不要再想“借钱”和“贷款”了,而是想:
借 (Debit): 终点——钱/东西最终去了哪里?什么东西增加了?
贷 (Credit): 起点——钱/东西是从哪里来的?什么东西减少(或反向增加)了?
总结
- 借:可以理解为“去向”或“占用”。资产、成本的增加记在借方
- 贷:可以理解为“来源”或“牺牲”。负债、收入、权益的增加记在贷方
- 黄金法则:任何一笔交易都必须同时有借和贷,且金额相等
评论